日前發布的《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資源保護和利用“十四五”規劃》明確,“十四五”時期,寧夏自然資源保護和利用將實現6個新目標。

一是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形成新格局。立足“一河三山”(黃河和六盤山、賀蘭山、羅山)生態坐標,構建“一帶三區”(黃河生態經濟帶和北部綠色發展區、中部封育保護區、南部水源涵養區)總體布局,全面建立并實施全區統一、相互銜接、分級管理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;逐步完善全域覆蓋、層級有序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,全面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。
二是生態保護修復治理取得新成效。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,新增歷史遺留礦山和國土綜合整治面積57萬畝,力爭森林覆蓋率達到20%、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7%、濕地保護率達到58%。
三是資源要素保障能力實現新提升。實現重大基礎設施、重點產業、重要民生項目及鄉村振興等用地應保盡保;實施28個礦產勘查項目,建成一批砂石集中開采區,到2025年礦業產值再創新高。
四是資源保護節約水平取得新進展。每年處置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20%以上,到2025年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15%,土地綜合利用效益接近全國平均水平,走在黃河流域省區前列;全區礦產大中型礦山比例增至90%,生產礦山全部達到“綠色礦山”建設標準。
五是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開創新局面?;窘w屬清晰、權責明確、保護嚴格、流轉順暢、監督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;基本完成重點區域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,推進自然資源資產清查,摸清自然資源資產家底。
六是自然資源治理能力邁上新臺階。完成30處地質災害治理工程,有效消除50處地災隱患;1∶2000基礎地理信息數據、“1+4”數據中心、“實景三維”成果應用成效顯著,實現國土空間精準化管控和自然資源精細化管理;不斷提升自然資源依法行政、科學決策、嚴格執法能力。